他,在本科期间
通过两段在岗企业实习
将理论知识与一线生产实践结合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针对钛合金产品3D打印缺陷
提出了智能化解决方案
他,在硕士阶段的第一学期
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增材制造领域
国际权威期刊(IF=10.96)
《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》
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
他就是我校中法工程师学院
2022级硕士研究生茅仪铭
南京理工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是工信部第二家、江苏省第一家中法合作办学机构,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“工程创造世界,卓越引领未来”的理念,将法国工程师精英培养模式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,通过本硕贯通培养,依托三阶段集中企业实习实现校企协同育人,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创新型精英工程师人才。茅仪铭就是在学院培养模式下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之一。
5年前,在高考填报志愿时
出于对机械工程专业的兴趣
对工程师职业的向往
茅仪铭坚定地选择了
南京理工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
扎实的数理知识和活跃的学术思维是精英工程师成长的基础。自进入大学以来,面对学院精英工程师培养模式下高强度的学业压力,他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,本科期间共修263学分,近6成为满绩,综测和智育成绩稳居专业双第一,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,获得江苏省三好学生、校三好学生标兵、校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。
为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,他坚持以赛促学,本科期间参加了多项学术竞赛,并取得了第十七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、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等优异成绩。
学院精英工程师培养体系的
另一特征是“全面”
注重学生人文素养、工程管理等
综合能力的锻炼
茅仪铭在本科期间选修了经济、管理等相关课程,为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,还主动竞聘担任学院2018级本科生辅导员助理、学院“卓越”学业指导站站长,入选学校第十五期“青马工程”学员,通过课程学习与工作锻炼,全面提升综合素质。
依托工程师培养模式
学院于2020年实施本硕一贯导师制
通过学院搭建的导师衔接平台
结合自身专业兴趣
茅仪铭进入机械工程学院
韦辉亮教授的科研团队
开始接触增材制造方面课题
积累相关理论知识
大三下学期,工程师培养第一阶段企业实习课程的启动为他带来了新的机遇,2021年5月,他顺利进入国内激光增材制造领军企业——中科煜宸,开启第一次实习之路。
四个月里,茅仪铭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“激光3D打印高性能钛合金”,针对发现的激光3D打印中出现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策略,为破解钛合金构件的成形难题提供新思路。
该成果得到了中科煜宸董事长邢飞的高度评价:将为推动智能化增材制造过程在线监测与自动控制、提高增材制造的构件质量提供重要基础,有力推动了高性能关键部件制造技术的发展。
茅仪铭坚信:
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广增材制造技术
作为千万铸件人之一
“我一定可以发挥重要作用!”
2021年9月
茅仪铭以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
推免至本学院攻读硕士学位
2022年7月
他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企业实习
在第一阶段企业实习中,茅仪铭发现激光3D打印结构件受残余热应力的影响很大,希望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并解决应力问题。第二段实习,他选择了陌生而富有挑战的浙江远算科技有限公司,担任应用仿真实习工程师,参与开源有限元软件code_aster的二次开发工作。
入职一周后
茅仪铭很快上手了code_aster
掌握了热力耦合、传热、谐响应等
物理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
在团队协作下
茅仪铭针对电弧增材制造过程
建立了仿真模型
实现了结构应力的预测
结果准确度高于95%
茅仪铭说,“两段企业实习对我本科教育而言是强有力的补充和支撑。优化解决实际问题的亲身经历一方面让我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走出来,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;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我对科研内涵的理解,让我朝着精英工程师的目标稳步向前。”
在学院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,茅仪铭通过两段企业实习,接触了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生产实际,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,提升了自己的工程创新思维,顺利完成了一项企业工程技术攻关,并在研一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SCI一区论文,成为学院精英工程师培养的典型代表。
近期,以历军和曹德旺为代表的我国25名科学家和企业家在《中国科学报》上联合署名发文,呼吁重视高等教育中的“工科理科化”现象,多去工程一线解决真问题,助力我国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。
中法工程师学院
立足我国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经验
有机融合法国精英工程师培养模式
坚持校企协同育人和本硕一贯导师制
强化学生工程思维培养
拓展学生工程实践能力
学校将继续深入优化工程师培养模式
为服务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而不懈努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