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
近日,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来了一群特别的“客人”,他们是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(安德街道段)蔬菜生产经营大户,来集中申办“家庭农场”的15名“新农人”。
申办现场
今年,“中央一号文件”再次强调,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。为了帮助农户转型,今年2月,郫都区乡村振兴博览园建设中心举办了首期“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会”。会上专题解读了家庭农场组织形式、发展历程、规范经营,以及登记注册需要的资料。
首期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新型经营主体培训会
通过调研走访,相关部门了解到,截至目前,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蔬菜种植5亩以上的农户达159户。他们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、农产品附加值较低。经征询意见,大家有意愿申办注册家庭农场、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,盼望相关部门指导。
培训后,郫都区乡村振兴博览园工作人员走村入户,帮助农户梳理、完善资料,邀请他们加入“生菜产业发展交流群”,在线沟通了解大家关心的问题。同时,开通一站式“保姆”服务,工作人员对接涉农行政审批部门相关科室预审资料,对资料不齐全、材料不完善的,及时通知补充完善,避免家庭农场注册难、跑路多的问题。
“请带上身份证、户口本原件,其他资料在我这里,已经审核好了,我们一起去安德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注册。”工作人员逐一电话通知种植大户。当日,安德街道指派专人,指导便民服务中心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协助种植大户完成家庭农场登记注册。截至目前,已有14户申领家庭农场注册登记、1户变更家庭农场名称。
5个工作日完成注册、登记、审批、颁证“全流程”。近日,一群大户不约而同来到安德便民服务中心领证。“以前要申请办理家庭农场,少说也得跑个三四次才能拿到许可证。现在,工作人员提前收集我们的注册登记资料,到所涉及的村开具相关证明,还对所办理的资料进行预审。”在安德街道便民服务中心,郫都区仁禾家庭农场负责人杨东说:“从申请到注册登记只用跑一次。”
目前,“生菜产业发展交流群”里有50多户“菜友”,正在报名申请参加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。郫都区乡村振兴博览园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农经中心,指导家庭农场规范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,组织家庭农场成员主动申报农业职业经理人认定,逐步引导示范走廊上的小农户向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。